今日云南网

“峥嵘岁月,砥砺耕耘”白求恩精神践行者

——马海军 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

马海军,男,博士研究生,新乡医院第一附属医院风湿免疫科主任,副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2017年,他以优异的成绩毕业于南京大学医学院,获临床医学博士学位,他谢绝了导师给他提供留在大城市的工作机会,怀着一颗赤子之心毅然回到了对他有“培育之恩”的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

深造之后的他成了医院里有名的工作狂人,在他的日程表上从没有休息二字,对他而言工作几乎就是他的全部生活。他深知,做一名合格的医生,仅有扎实的医学理论知识不足以满足患者的需求,必须还要练就一身过硬的业务技能。为了做好骶髂关节穿刺术,帮助减轻患者的病痛,他常常趁休息时间在解剖室里一遍又一遍研究关节结构,反复练习,率先在医院成功开展了骶髂关节穿刺活检及注药术等新技术新业务。

2019年7月的一个深夜,一位从新疆专程来到医院就诊的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突然出现头痛不适,血压升高,急诊头颅CT示蛛网膜下腔出血。由于系统性红斑狼疮合并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死亡率很高,马主任一遍又一遍的诊治患者,及时调整方案,精心治疗,最终使患者转危为安、病情得到有效控制出院,一面鲜红的锦旗上“视病人如亲人”几个字是对马主任最为贴切的形容。2020年1月的一天,一名29岁的因反复发热的女患者入住感染科,后经马主任会诊,确诊噬血细胞综合征转入风湿免疫科,当时患者已经反复高热2月余,且出现三系细胞减少,病情危重,马主任根据患者的病情经过、检查检验结果、治疗反应等,制定了详细的治疗方案,并积极与患者及家属沟通,患者在初步治疗的过程中,病情逐渐好转,然而就在患者病情好转准备出院时,却因长期住院、免疫力低下等并发重症肺部感染,后因患者病程长,体质差,抵抗力极差,感染极难控制,且很快进展到呼吸衰竭,需转至重症监护室治疗,至此患者住院花费已达到了20多万,这对于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已达到了极限,而后续重症监护室的高昂费用让患者的丈夫彻底崩溃,一度要求放弃治疗,看着面前不足30岁的鲜活生命,马主任在做好患者家属沟通的同时,积极与我院重症监护室的主管医师沟通患者的病情及家庭经济情况,主管医生与马主任多次联系、讨论并制定了进一步的治疗计划,并且在保障疗效的基础上,尽可能量减少患者的治疗费用,同时组织科室人员积极为患者捐款,用热情和爱心暖化患者家属,重新燃起治疗希望,在我们和家属的共同努力下,患者最终成功从鬼门关脱险,转危为安,历经160多天的住院治疗后,患者终于康复出院,整个诊疗过程充分彰显了医院“仁心仁术、博济惠民”的院训。患者出院时,将一封手写“千字书”送到了医院的宣传部门,引起了大家的高度关注和广泛赞誉。类似的事情,还有很多很多。他的一身正气影响着周围的医务人员,在院内形成了廉洁行医、精诚奉献的良好氛围。

马海军同志不仅在临床工作中取得了许多成绩,作为学科带头人,他深刻认识到科研对于医疗的重要性,坚持临床与科研并重。在他的带领下,风湿免疫科建立了独立的标本库及科研团队,他坚持亲自指导科室年轻医生及研究生做实验,以身作则、废寝忘食、精益求精,为年轻医生树立了一个榜样。近年来,他主持及参与多项省部级、国家级科研课题,累计发表SCI论文7篇,担任多个国外杂志的审稿专家,先后荣获新医一附院2018年度“科研先进个人”、2021年度“河南省教育厅学术技术带头人”等荣誉称号。除了临床与科研工作,他还负责见习生、实习生、留学生、研究生以及规培生的临床教学及带教工作,他始终坚持探索新的教育方式,将自己的学习体会与青年学生及青年医师分享,他们中有的成功在国内外大型学术会议投稿并被接受,有的成功申请到了科研课题,还有的青年医生在他的指导下从临床实践中总结书写论文并在国内风湿病顶级杂志《中华风湿病学杂志》发表。在教授规培学员临床知识及技能的同时,他还特别注重医学人文素质的培养,以叙事医学为载体,在实际临床工作中言传身教,并在2020年元旦成功举办以叙事医学教育实践为主题的情景剧演出,汇演由《舞出我的YOUNG》、《蝶恋花》、《有“一点点”心动》及《当你老了,走不动了》四个故事组成,通过情景再现,生动、感人的呈现了发生在风湿免疫科医患之间的一幕幕感人至深的真实故事,通过角色互换,规培学员和青年医师们切身体会到了患者就医的艰辛和不易,并为我们的医学教育播下了叙事医学的种子,让医患之间拥有更多的共情和更多的关爱。

古人云:“人命为重,有贵千金,一方济之,德逾于此。医无德者,不堪为医”。峥嵘岁月,砥砺耕耘,马海军同志始终坚持以患者健康为已任,以患者利益为优先,坚守职业操守,弘扬医德医风,刻苦钻研高精尖的医疗技术,用一颗温润如玉的真心,倾情服务患者,回馈社会。

标签: